加快完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加速转型。 依托高素质劳动者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正当其时。这不仅 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数以亿计技术技能人才。职 业院校作为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 融合主战场,在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近年来,教育部加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使 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但也要客观看到, 在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知识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背景下,职业 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差距逐步凸显。对此建议:
加速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调整。在编制“教育强国建设规 划纲要”时,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提出前瞻性和适应性 目标,加速完善人才供需匹配联动机制。实施职业教育学费 和奖助学金制度改革,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急需且考生就读意 愿不足的专业加大资助力度,调解供需差异,逐步形成布局 合理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加大财税和金融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出台 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指引和惠企细则,进一步加大对产教融合 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产教融合发展基金、税收返还、 融资贴息、学徒制岗位补贴,超长期特别国债直达等政策机 制,全面打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联合体建设当中 的政策堵点。吸引更多头部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更多高水平实训基地,激励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参 与院校人才培养,加速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生态。
加快职业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扩大职业本科教育规模, 建立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畅通 中高职和本科衔接贯通培养路径,实现量与质同步提升,对 办学条件差的县域中职学校予以撤销或合并划转到地级市管理,将富余的职教资源投向普通高中教育,实现普职教育 资源双向优化提升。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 年 5月20日第 03 版)
调整专业设置 职教向新而变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 2024 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 置备案和审批相关工作结果。教育部共受理拟新设国家控制 布点专业申请 178 个,经多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审核,同意设置专业点 75 个。
此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工作对专业布点进行了较大调整优化,是自2021 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发布以来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值得注意的是,从教育部公布的备案和审批相关工作结果来看,2024 年拟招生专业 点共 66870 个,与 2023 年度相比新增专业点 6068 个,撤销 专业点 5052 个。从增加和裁撤幅度来说,此轮专业设置称得上是“大动作”。
北京教育科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霍丽娟认为,此次专业调整关注国家发展重点战略、区域社会产业需求、国计 民生迫切需求,与我国现代产业的发展高度匹配。
新专业结构适应先进产业发展
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
在本轮专业调整中,42 所在京院校新增备案 57 个高等 职业教育专业,其中许多都以“智能”作为专业特色,例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增安全智能监测技术专业,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新增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新增智慧水利技术专业等。同时,各地还出现了很多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等相关新专业。霍丽娟认为, 这是产业转型带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结果。
“在这轮专业增减中,行业企业的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都是调整的考虑因素。”霍丽娟说,“在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劳动者。我们要用专业目录去引领人才培养, 同时实现对人力资源的精准配置。”
聚焦国家重点领域建设需求
“我们新开设了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等专业,可以服务国家重点领域的产业需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叶宏武表示。为了建设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专业,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对已有师资进行整合、培训,并聘请了包括企业兼职教师在内的高技能人才,跨学科组建了一支专业教师队伍。
面向现代农业,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增设了食品质量 与安全专业、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畜禽智能化养殖、农 业电气化技术等专业。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胡克伟 表示,现代农业产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设施农业、畜禽养 殖业、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领域大量使用现代化、智能化电气设备,必然需要精通农业电气化设备装配、调试、应用、 维护、保养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覃晓燕说,在科教融汇、 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教育被赋予了培养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 服务国家与社会的新使命。这要求专业设置和布点更加符合 产业升级逻辑。据了解,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2024 年将新增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等专业,精准对接行 业和岗位标准。覃晓燕介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将专业建在 产业链上,聚焦前沿先进制造业和重点产业,保证专业建设 的前沿性和动态性。
产教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24 年,职业教育应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有力 的技能人才支撑, 由点及面带动产教深度融合。”教育部课 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说, “高端产业的变革是各职业院校推进产教融合,调整专业设置的重要背景。产业转型升 级能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增长点和动力。”
职教专业设置的“加减法”,不仅增加了职业教育和社 会发展的适配性,还为学子们提供了更多与自身兴趣和潜力 相匹配的专业选择。
在推进新增专业设置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专业建设的规 划和管理,提高学生能力。走进四川自贡中航无人机总装厂 房,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正在装配调试一台翼龙 2 无人机。学校大三学生张浩阳说:“通过实践应用,我加 深了对无人机专业知识技能应用、工段操作规范、无人机生 产流程、质量控制规范等知识的掌握。”据悉,成都航空职 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教材、内容都源于企业真实生产场景、 真实生产任务、真实生产案例。目前,学校已经与 83 家企 业共建了 61 个实训基地,让学生课堂与企业生产线“零距 离”。
霍丽娟表示,近年来地方政府统筹权和职业院校自主性 都有了显著加强,因此职业院校在专业调整时可依据实际情 况自主控制方向,以匹配产业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职 业教育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是切实提高 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的关键一环, 也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和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石。”霍丽娟说。 (《科技日报》2024 年 5 月 24 日 06 版)
烟台职业学院:聚焦“五维”发力
赋能乡村振兴
“白花花的盐碱地上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要是放在以 前,很多人都不信。现在它成真了! ”烟台职业学院教师于 川东说。他带领团队与烟台善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东谭家 泊村合作,运用微生物生态法进行土地改良,把荒地变沃土, 在盐碱地上建起生态农场,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这是 烟台职业学院“五维并进”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之一。
作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烟台职业学院以 “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 务等方面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进行组织、谋划, 把学校改革与发展充分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努力为地方经济 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创新理论,打造服务乡村振兴体系
在烟台职业学院,“五维并进”体系已经成为服务乡村 振兴的重要抓手。由该体系形成的课题“高职院校‘五维并 进’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被中华职业教育社立项 为重点课题。学校师生从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 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把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把职教嵌入乡村的发展中。
“以课题为依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才、技术、资源优势,我们通过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帮扶、建设乡村振兴学院、 繁荣乡村文化等有力举措,全面服务乡村振兴。”该课题负责人、烟台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新姿说。
学校与蓬莱区等 8 个区(市)合作开展“校地牵手赋能 乡村振兴”活动,承办“乡村振兴学堂”项目,对基层干部、 驻村第一书记、村企负责人、农村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培训, 收获一致好评。
开发建设生态体验综合旅游项目,与山东文旅集团有限 公司、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合作开发乡村文旅项目,设 计特色小镇、民宿,让文旅产业实现多样化发展。
制定百乡千村“智慧助老”万人计划,牵头招募 1000 名志愿者,帮助烟台市 100 个乡镇、1000 个村、1 万名老人 学习手机智能技术应用,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 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科技赋能,激活乡村新质生产力
2024 年 4 月,烟台苹果花进入盛放期。走进“世界苹果 之城”栖霞市观里镇苹果园,一簇簇洁白的苹果花在枝头盛 放,为果农带来丰收的希望。“我们成立了观泽果蔬农民专 业合作社联合社,搭建了电商销售平台,打造出‘观泽果品’ 品牌,果农们再也不用担心苹果滞销了。”烟台职业学院土 壤学博士乔学瑾作为观里镇常驻顾问,正在积极联系科研院 所组建科技小院,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学校实施博士“领衔工程”,发挥 116 名博士、13 个博 士科研团队优势,由博士带领团队主动深入田间地头,研究 新型智能化农业装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开展 农产品加工技术与智能装备的融合开发,为农产品深加工、 精细加工提供条件;实施数字信息技术创新与农业深度融合,
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刘鹏莉团队开发的果蔬保鲜 涂膜及包装材料,有效降低保鲜不当造成的食物损失;盖芸芸团队与烟台水禾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大蒜腐根病微生物改良菌剂,服务区域农业发展 ……
多维度、立体化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在烟台职业 学院已形成规模化发展。学校成立了 2 个教育部门协同创新 中心,10 个山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 新技术研发中心,承担校地融合研发项目 7 项,集中开展技 术攻关与创新服务,产出高水平高质量科研成果,实现产值 上亿元。
逐梦乡野,点燃乡村振兴青春引擎
调试、模拟、改进,“AI 心益行智农”实践团经过反复试验,将智能蔬菜采摘机器人柔性双臂手爪还原人手采摘的 力度提升至 95%。“看到我们的作品被寿光科技大棚使用,有效提升了蔬菜采摘质量,我感到很自豪。”烟台职业学院 学生程闯说。
2023 年,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笃行计划”总结交流活 动现场,程闯作为全国高职院校学生代表进行交流分享。“AI 心益行智农”实践团获评省级优秀服务队,入选乡村振兴“笃 行计划”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
在烟台职业学院,活跃着许多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践行 者。烟台蓬莱何家村的墙绘由学校艺术专业学生绘制,他们 设计图案、勾勒线条、搭配上色,将何家村的自然风光、人文元素巧妙地融入墙绘。目前,学校师生已完成 80 个村庄的志愿绘墙工作。
学校搭建“小青核新农”大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平台,覆 盖全省 16 个市 100 多个村庄,辐射全国 10 余个省份 31 所 高校的 200 余名师生,广泛开展电商知识普及、优特农产品 宣传推广等工作,受益群众2 万余人,累计实现助农销售5000 余万元。
此外,振兴特色农业、爱心义诊下乡、传承非遗文化、 走访红色故居、助农直播带货、乡村文旅宣传……学校每年 组建“三下乡”服务队,覆盖近万名学生,烟职学子深入乡 野田间,在“行走的课堂”中成长,在“我为家乡代言”中 助力乡村振兴。
陈新姿表示,学校将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 断推动乡村振兴, 以奋进的职教力量投身到新时代“三农” 工作中,为高质量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4 年 5 月 24 日 10 版)
本期编辑: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