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链融合 数智赋能 多维协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数智商贸
专业群实践教学创新的探索
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催化学科交叉融合,跨专业复合型实践能力成为行业企业用人的重要标准。“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新制造、新零售、新物流、新服务等新业态成为流行趋势,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响应国家政策、区域战略和产业升级需求,创新实践教学,构建“三链融合 数智赋能 多维协同”数智商贸专业群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培养复合型、高技能型商务服务类人才。
一、基于“三链融合”,构建全学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紧密对接区域支柱、优势产业和头部企业需求,以产业链为导向,以创新链为引领,以教育链为支撑,强化产学协同、校企合作。借鉴CDIO教学理念,与京东、海信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基于生产需求规划实践教学模块,挖掘本土红商文化和儒商精神课程思政资源,创设虚实融合的学习场景,将儒商文化和儒商精神融入职业环境和学生培养,数智赋能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以职业行动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引领、以工作情境为依托、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全学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二、“岗课赛证”融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四维评价模式
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打造数智化商业场景,以数智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为指导,以“岗课赛证”融通为主线,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学生创业项目、技术服务项目,将三类项目融入实践教学,校内“双师型”教师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创新形成“业务驱动·项目引领·双创贯通·校企共育”教学模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以“数智模式融合发展”为驱动完善评价体系,立足企业需求,参照全国商科专业技能大赛和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要求,构建含课程思政元素的“三标”项目考核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京东、海信KPI员工考核体系,注重工作实绩评价,构建“企业岗位、学校课程、技能竞赛和行业资格认证”四维评价模式,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三、融合校园生态和产业生态,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融合校园生态和产业生态,建设京东智慧供应链产业学院和全国首家混合所有制“京东校园云仓”生产性实训基地,采用“资产+技术+订单+资本”股权结构模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建立“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采用现代化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治理制度,实现实训基地的自我“造血”功能,创新校企实训基地合作的新模式,牵头成立全国智慧物流产教融合共同体。
同步建设百度云智产业学院和百度云智大数据营销生产性实训基地,针对不同的课程项目技能训练要求,搭建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生产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共同体和技术研发中心“四轮驱动”实践教学平台,以实战项目贯穿采购、物流、销售、运营、核算整个业务链,培养高适应性人才反哺企业。
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打造产业教授、名师引领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以2023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为指南,建构教师数字化能力模型,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测评,分层分类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助力教师数字化转型。构建“双轮驱动,阶梯渐进”的团队能力提升体系,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打造校行企共育、共享、共融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来源: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 时间:2024年06月12日)
以流程管理赋能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实践,同时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路径。在全面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建设中,流程管理为高校治理现代化落地实施提供了理念、方法、技术和路径。
治理理念不断转变
实现从“对人负责”到“对事负责”治理原则的转变。相对于“对人负责”制来讲,“对事负责”制是依法治校的核心,是法治思维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组织的治理原则,它强调目标的达成、流程管理、治理的效率和公平正义。
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治理方式的转变。组织管理随着组织形态、结构、规模和技术变革的演变,不断从粗放走向精细、从经验走向科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组织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实现从“局部管理”到“系统设计”治理体系的转变。流程管理强调规范化地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强调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贯通性。
实现从“线下管理”到“线上管理”治理模式的转变。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让业务流程在数字化平台上“跑起来”,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提升院校治理水平。
治理路径不断优化
战略业务化。通过“战略业务化”,解决战略目标落地困难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战略目标设定比较清晰,但是一些院校往往停留在规划上,战略任务的分解不到位,宏观层面的指导多,任务分解不科学,落地实施困难。
业务流程化。通过“业务流程化”,解决治理效率低、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通过对院校业务进行全面梳理,确定业务流程关键控制节点,构建业务管理流程,形成院校治理流程体系,实现业务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贯通性,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率,提高治理水平。
流程标准化。通过“流程标准化”,解决治理失范的问题。当前在高职院校治理方面仍然存在制度不完善、标准缺失、流程混乱、个人经验办事严重等治理失范问题,以流程管理理念为指导,通过新建、修订、整合、废止等方式,系统梳理院校现有管理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为流程标准化实施提供保障。
标准数字化。通过“标准数字化”,解决治理数字化程度较低的问题。通过将标准进行数字化处理,消除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久攻不下的“数据孤岛”,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11日06版)
以更有效的职普融通增强职教吸引力
近日,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将推进职普有效融通列为一项主要任务,提出了在大中小学全面融入职业教育内容,举办一批突出技能培养的特色综合高中,以及允许符合入学条件的职普学生进行学籍互转等一系列举措。这些措施的推出对于提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认可度和认同度,增强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供给力和吸引力,都将大有裨益。
所谓职普融通,就是要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能够实现教育资源融合共享、育人通道相互通达,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多元选择、多次选择和多样化成才提供机会。
在实践中,由于“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和“普强职弱”的教育现实,普通教育内容融入职业教育或是同级的普通教育学生转入职业教育都不成问题。而如何有效地把职业教育的内容融入普通教育,以及畅通职业教育学生转向普通教育的通道,是当前职普融通的难点。浙江省为此推出的举措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目标、价值和意义各不相同,实施过程中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普教+”是第一个层次的融通方式,即在普通教育的既有体系中适当加入或加强职业教育有关内容。比如,浙江要求“中小学结合劳动教育、技术课程,建设一批省级职业体验基地,广泛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活动;在普通本科院校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将职业体验和生涯规划贯穿学习全过程”,这些都属于“普教+”层次的职普融通。这对于改变轻视职教、忽视劳动的不当观念,提高学生乃至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这也能为落实后面两个层次的职普融通举措提供必不可少的铺垫和基础。
“校内融”是第二个层次的融通方式,即在一所不同于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的新型学校内部,构建新的以职普融通为特征的课程体系。比如,浙江提出“探索举办一批突出技能培养的特色综合高中,实施职普融通教育”,就是这种融通方式。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功底又有一定的技能特长;既可以升入普通高校在学术方向上继续深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选择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并在技能方向上继续发展。其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让学生在高中期间就有了比较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对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优势有更深了解。
“校际转”是第三个层次的融通方式,即允许学生在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学籍互转,畅通学生多次选择的通道。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籍校际互转将对学籍管理、生源预测、学校布局、学位供给等工作提出更高的挑战,必须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才能达到政策初衷和理想的效果。未来,为打造社会大众广泛认可的职教新格局,还需在这方面加强试点探索并不断总结经验,以形成能够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的举措。(来源:《中国教育报刊社》 作者:王新波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
本期编辑:党政办公室